最近微信上线了一个新功能,叫做“拍一拍”,双击对方的头像,就能成功和他打招呼。
结果全班挺活跃的一个群,平日里谈笑风生上知天文下聊地理...
如今全部鸦雀无声,大家沉迷“拍一拍”...
直接把我们进化了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语言能力,退化到了原始社会手舞足蹈传达信息的时代。
而这个“拍一拍”的功能,从它上线的第一天起,就彻底偏离了它原本的轨迹。
职场,甲方拍了拍乙方的屁股,提醒他按时交付项目;
夕阳西下,疲惫的员工拍了拍老板的大腿,暗中提醒他明天在百忙之中记得发放工资。
学校里,老师在家长群里依次拍了拍各位爸爸妈妈的头,提醒他们辅导孩子做作业;
班里的二傻子拍了拍隔壁的高智男,试图让他告诉自己第三道选择题选A还是C。
家里,小儿子在凌晨悄悄拍了拍妈妈的腰,表示自己已经没有生活费了,即将卖肾;
老公睡醒后拍了拍老婆的屁股,暗示自己还能再来一次。
然而,作为“拍一拍”的开发者本身,他们恐怕都不知道这些突如其来的拍一拍到底是想表达什么。
但大家却无端端不约而同地,就想没事拍拍别人,或者被别人拍上一拍。
更让人没想到的是:
短短24小时,可以绕地球两圈的拍一拍,就以出道即是巅峰,巅峰过后再无激情的速度,不仅完成了大家对拍一拍印象的断崖式下跌,同时...
还引起了不少“社恐宝宝”莫大的反感。
让大家在“拍一拍”中乐此不疲的,真的是这个功能吗?
不,是这个功能除了“拍一拍”这个提示之外,确实啥也没有。
从而给无数青涩男女留下了无止境的想象空间。
拍拍喜欢的人,代表老娘我想你了;被喜欢的人拍了拍,代表他同时也在想念自己。
今天一天他都没有拍拍自己,代表他在外面有了别的狗了。
而让大家同时又无比抗拒“拍一拍”的原因,同样也是因为它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表达方式。
有事可不可以直说。
别拍我了,我不是明星。
老板今天凌晨拍了拍我?他是想表达什么意思?
自此,有的人从拍一拍,成功走到了啪一啪;
而有的人,则从拍一拍开始,重温了一场又一场9年语文学习中的“阅读理解模式”。
自古以来,微信上的社交,始于约P,兴于炫耀,衰于鸡汤,死于微商。
而当代成年人的社交,其本质始终只有两个字:
孤独。
他们的社交方式,最终也会回归到另外两个字:
沉默。
以前我们总是吐槽:
有的人一天到晚总是瞎瘠薄聊,又特么不约。
现在,这个吐槽终于可以改改了:
有一大票人,一天到晚总是瞎瘠薄拍,结果还特么不约。
如果,每个人给自己喜欢的人,坦诚邀约,真诚告白...
都能像使用“拍一拍”那么从容自信。
这个世界上,哪儿又还会有这么多的单身狗呢?
END